紫砂壶大全网

专家赞赏施冬妹的红木雕刻艺术展:《姑苏繁华图》展现了克己修身的非凡匠心

09-27

专家赞赏施冬妹的红木雕刻艺术展:《姑苏繁华图》展现了克己修身的非凡匠心

“要感谢这个时代,因为有这个时代才能有这么好的作品。”

“是可以传世的经典之作、时代之作……”


9月26日,《江南造——施冬妹红木雕刻艺术展》在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开幕。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得主施冬妹携《姑苏繁华图》红木雕刻巨制及51件新作亮相,带大家进入红木雕刻的艺术新空间。


从创作者本人到普通观众,从专业爱好者再到行业专家……关于《姑苏繁华图》和施冬妹,大家都有了全新的认识。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。


“山花奖”得主施冬妹接受记者专访


01

施冬妹

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得主

苏州山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


Q:这次带着《姑苏繁华图》做展陈的初衷是什么?


A:实际上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,才有这么大的巨作出来。所以我说我们应当去回馈社会,然后也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。我希望它是共享的,不是藏于深闺之中。



Q:《姑苏繁华图》耗时11年制作,整个过程当中有没有过放弃的时候?


A:放弃从来没有,因为我做事情特别执着、认真。特别苦或者揪心的时候,就会出去释放一下自己,比如我会去灵岩山跑一圈,看一看,然后有时候会偷偷流个泪,也难得会去找爸爸哭诉一下。


在11年当中,我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,比如人的问题、技法的统一、资金的困难等等。


我们涉及到雕刻工作有70多人,刚开始创作时,所有人的思想、技法都有自己固有的,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老师或自成一派,各有各的雕法。


我希望的是《姑苏繁华图》所有的雕刻技艺是统一的,是在我的要求下去成长,所以这个时候对人的管理,尤其是对人的思想协调,困难很多。


Q:所以有的时候会跟工匠意见不一?


A:会的,跟工匠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,跟他去讲讲不通的时候,那个时候就因为那么多人你不听或者手法没有按照要求去做的话,会影响整个图。



《姑苏繁华图》红木雕刻


Q:您自己原来也是门外汉,从一个门外汉到对木雕工艺、流程环节都有比较细致的了解,这样的转变是怎么实现的?


实际上我一直在一线,从开始买材料到木头开料,到最后我都全程主导。一是从实际的教材和技法上去学习,另外一个也是不断摸索去寻求答案。


Q:现在回过头来看,《姑苏繁华图》给您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成长?


A:当画卷打开的时候,所有的一切都值得。我们有一个打磨工,做到最后一块板的时候,他给我的感觉好失落,他说要搞完了,是最后一块了。不舍、依恋,那一刻我看着他心里已经有点难受了。


能够让更多的人去看到这些雕刻技艺,这个是给时代带来的价值。


我以前性格比较急躁,像刚开始要做《姑苏繁华图》一样,我说干就干,现在做事情就会考虑多一点,然后与人的交流也会更加注意换位思考,对我个人的成长来说,改变确实是很大。雕刻过程其实也是克己修身的过程,让我整个人更加从容淡定。



部分展品


Q:传统的技法和年轻人的审美怎么样完美融合?


A:我们也做了很多现代家具。在做现代家具的时候,颠覆了新中式的传统,而是从它的器型来改变,让它的雕刻文饰和设计,更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,然后又切入我们传统工艺的制作。


青年书法家、红木雕刻爱好者曹轶群接受记者专访

02

曹轶群

青年书法家、红木雕刻爱好者

Q:您之前听说过《姑苏繁华图》红木雕刻吗?作为青年书法家,从您的专业角度怎么看这件作品?


A:这件红木作品,其实我观赏过很多次,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。


中国书画是通过虚与实的对立、调和,来展现作品气韵内涵的,这个艺术逻辑在她的红木作品中也一脉贯通。


把《姑苏繁华图》纸本画作与红木雕刻作品对照起来看,就能看到红木作品创作中的很多巧思,最主要的就是“虚实结合”。


“实”的一面。《姑苏繁华图》画作本身是写实风格,更多地利用了平远法展现山川、建筑、人物。而这件作品,运用了大量圆雕、浮雕,是雕刻艺术的范畴。把二维的景象三维化,它需要吸收一定的西方透视关系,这样才具有合理性,我们肉眼看着不觉得怪。用透视关系、用不同的刀法来表现中国画中的皴法、墨法,这是需要花很多心思、很多巧思的。


“虚”的一面。中国画的意境,不像西方作品通过光影关系来表现。更多的是通过留白、层层递减或递进的墨法来展现,比如天空、水面、远山。而在红木作品中,我们看到创作者添加一些云卷云舒、波光粼粼的浅浮雕。假设作者在红木板材上也留白,什么处理也不做,大红酸枝木料的天然肌理固然变幻丰富,但少了笔触,确切的说是刀触,就少了灵魂的提炼,就无法展现云和水的气象,作品就只见实的景象,没有虚的氛围,没有虚实相间的宏大场景了。这些虚实关系的创新处理,是这件巨作给我带来的最新触动。


观众观展现场


Q:这次展陈上有看到一些比较喜欢的其他作品吗?


A:有很多。比方说有一个雕刻山水的宝座,叫《桃源问津》。它背后嵌的不是龙凤这种很传统的题材。我喜欢书法、山水。第一感觉就是非常雅,不像我们在故宫里面看到的龙的宝座,或者是一些传统的图腾类动物(兽),融入山水之后,整个气质就静下来,加上红木的材质,艺术家对光线的处理。她的作品里比较哑光一点,给人感觉很温润、典雅。


Q:您怎么评价施冬妹和她的作品?


A:认识她有好几个年头了。这些年里看到的是她对红木艺术的热爱,更多的是执着。每一件作品从概念到最终呈现,需要很长时光的打磨,因为有她的这份执着,可以入古出新,可以将非遗技艺走出一条创新的路,可以将我们当代苏州女性的胸襟与情怀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。



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单存德接受记者专访

03

单存德

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

Q:从技法角度来看,《姑苏繁华图》红木雕刻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?


A:它是苏作木雕和东阳木雕的融合,是东阳木雕的调式语言在深层次的红木载体上,全景式展现了清代盛世姑苏繁华的壮观景象,是一部盛世之作、传世之作、典范之作。它融汇了苏作木雕圆润、简雅、深层的风范。又有东阳木雕挺秀、精细、秀丽的着色。


Q:从非遗技法的传承创新来说,《姑苏繁华图》红木雕刻带来什么启发?


A:它吸收了各地的木雕精华,融化在苏式的审美理念上,产生了美好的当代佳作,对苏作红木雕刻来说是有引领、激励作用的。当今时代是交流交融广泛的时代,作为苏州工艺美术一定要不忘本,要保持真性和特色,要融汇未来,吸纳全国各地的特色,才能有新的未来。


江苏省文联顾问、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接受记者专访

04

陈国欢

江苏省文联顾问、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

Q:时隔六年再次见到《姑苏繁华图》有什么不同?


A:有“同”和“不同”。


相同的是,还是一样的精彩、震撼。我觉得它是可以传世的经典之作,我理解它是一种现象。它是把传统的文化跟当代的时代气息结合。在艺术价值上也非常值得研究,做的时候,是用真情、匠心去投入。一些雕法,包括对材料的精选和搭配,把材料本身的纹路和肌理都处理得非常到位,我觉得这是非常用心的。


苏工苏作的特点是精细小,一般体量都不大。但是这件作品精细大,甚至是巨大。我觉得这跟时代有关系。在苏州,有一种时代气象,盛世才能够出大精品和巨作。特别是苏州现在是世界手工艺民间文艺之都,我很期待像这种代表作能够一批又一批汇聚起来。


不同的是,其实它经过几年沉淀,更加安静、沉稳。

《姑苏繁华图》红木雕刻


Q:这次展陈里面,除了《姑苏繁华图》之外,还有施冬妹这几年的一些明式家具,包括一些人物雕像作品,您觉得她从《姑苏繁华图》到现在的作品,风格、题材方面有什么变化吗?


A:我觉得她作品的风格一以贯之,风格、选材(裁)、技艺都比较成熟。


我倒是认为把传统的东西做精,做的能够打动人心,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。题材(裁)、技巧、技法上,可以有一部分创新,但对于苏州手工艺来讲,精工非常重要。


我还建议她沿着这条路走,选择我们古典和经典的绘画作品,作为主题题材。比如《山海经》,有非常经典的神话传说,假如用我们目前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,我觉得就有时代意义。


我认为它的刀法和技艺也是可以不断做一些总结,包括她对山水的处理,技艺的安排,有她的方法,这些方法是她独有的。


她实际上是各种刀法都用。圆雕、透雕、浮雕、浅雕;阴刻、阳刻几乎全用上,而且形成一种刀法的风格处理,比较成熟了,要总结出一种技艺的方法,就像刺绣有针法一样。



大红酸枝嵌大理石背屏藤面《贵妃榻》



Q:您能大概定义一下施冬妹作品的风格吗?


A:它还是比较精致、细腻,有绘画感。有绘画感是指两个方面,一是它来自于绘画,它是以绘画转化成工艺雕刻的方法、做法,它里面吸收了绘画的构图章法;另外一个处理的方法有点像工笔画,要雕刻出这种质感是很难的。



Q:她的作品,给非遗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启示?


A:它就是一个非遗传承创新的代表作。所谓非遗,实际上是一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。非遗的传承一定是活态的,她做了很多人物雕刻、家具,这些方向,就是非遗传承的活化。


非遗一定要进入当代生活。也就是说传统文化、优秀文化的种子,如何把它撒入到我们当代的生活里面去,这是我们非遗传承非常重要的课题。


Q:我们都讲雕刻它其实是一个克己修身的过程,过程比较漫长,需要很大的耐力、耐心去做,你再一次见到施冬妹的话,觉得她本人有变化吗?


A:她的内心很有艺术气质。首先是情感很重要,她在做这些内容,如果没有情感投入是做不出来的,做不到这个水平的,我觉得这是搞艺术的一个规则,要真情实感。


她在审美修养上有很大提高。这次展览放在苏州博物馆非常好,既是对她的认可,也是一种鼓励,希望她能够不断出一些好的作品,用情、用心去把这条路走下去。



艺术家简介:施冬妹




施冬妹,女,1968年生,江苏苏州灵岩山下山前村人,又名“冬梅”,自号“稗珠园主”,中国民间文艺“山花奖”得主。


出身匠人世家,自幼醉心红木雕刻艺术。在近二十年的木雕生涯中,她追求极致的完美,坚持“把家具当艺术品做,把商品当自用品做”的理念,木雕精品层出迭现。


近年自创“姑苏繁华园”红木雕刻艺术馆,陈列有《百狮大地屏》《罗汉雕刻长卷》等180余件大型红木雕刻以及宫廷陈设、清式明式家具和佛教题材的艺术精品。用时十一年创作的大型红木雕刻《姑苏繁华图》,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。



展览信息


展览信息

江南造——施冬妹红木雕刻艺术展


展览时间

2023年9月26日-2023年12月24日


展览地点

苏州博物馆本馆太平天国忠王府四面厅

姑苏区东北街204号

部分作品展示



大红酸枝《博古架》



大叶紫檀嵌瘿木《灵芝纹圆转台》



大叶紫檀《十八罗汉》



大红酸枝《弥勒佛》



大叶紫檀《二十四孝图》笔海

高冰种翡翠手镯图片

蛇纹石化学式